课改春风吹遍三晋大地,在参观学习了新绛新课改模式后,在市教育局大力倡导课堂模式改革的推力下,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也在紧锣密鼓中悄然进行,借鉴先行者的成功经验,结合我校的校情、学情,我校领导和一线教师多方探讨、反复论证,推出了“学—展—导—测”四模式教学法,即“课前学案自主学习—课堂展示学习成果—小组合作探究重难点—当堂达标检测反馈”这一模式从去年9月开始推广到现在已运行了一年,在学校的全力推行监管下,在全体教师的着力实践下,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效,但也暴露出一些函待解决的问题,回顾一年的课堂模式改革,也有苦涩也有激情,也有成效也有隐痛,现做一全面的总结反思,以便更好运作课改新模式,打造高效新课堂。五十四中的课改模式展现出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可喜成效。
环境育人,课改的第一步就是营造环境,改变先从座位开始,打破传统座次,组建六人学习小组,面对面,排排坐,小组成员的组合经过了班主任和代课老师的深思熟虑集体研讨,每组必配班委、课代表、优生,班委负责纪律,课代表收发作业,统计作业收交情况,优生在合作探究重难点中发挥引领作用,在小组精英的感召下,其他同学调整适应,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,分享学习成果。
学案育人,学案中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,学案是学生课前学习的导航,精心编制学案是上学期教师工作的重点 ,初期的学案编制五花八门,在汲取了各方建议后学校规定了统一模式,即学习目标—自主学习—合作探究—知识网构—达标检测五个环节。学习目标要求在大纲和课标的基础上内化,分解出课时的三维目标,目标编写要具体可测,切忌“假大空”;自主学习设计既关注基础,又不能是简单的知识迁徙,呈现形式多样,理科常见问题式,文科常见填空式;合作探究要有难度和高度,体现重点问题的拓展、疑难问题的化解,课程资源的开发等;知识网构相当于对本课知识的总结,学生在网构中体会各框节之间的内在联系,整体把握本节课内容;达标检测题要精挑细选,设置由易到难,关注基础,提升能力,由基础检测和能力检测两部分组成。一年来,各学科教师在学案教学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,编制学案,从容自如,科学合理,精彩纷呈。学生学案课前课中学习养成一种习惯,以学案为载体,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供了跑道,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。学校收集整理了各学科的优秀学案,将之汇编成册,共享成果。
展示育人,真正的课堂从学生的展示开始,展示是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成果的亮相,各小组选派代表展示,展示分等级计分,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计分标准不同,目的就是激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前自主学习,掌握基本知识,主动求教,勇于向先进学习,激发“兵教兵”的小组合作精神,增强小组凝聚力和荣誉感。每节课都有值日班委统计各组展示得分,周五班会总结表彰当场张贴奖状,月赛评比最优小组、最佳个人发奖品表彰,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、展示欲和合作精神,一人展示,全组着急,一人成绩,全组关注,学生的语言表达力、思考力等各种能力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,学习风气蔚然养成。
合作育人,合作探究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高潮,是课改模式的“高精尖”部分,是师生之间、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、思路的开拓。合作学习中的主角是各组的优生,他们思维的广度、深度、灵活度关系到小组探究的高度。由于我校生源较差,各组优生寥寥无几,最初的合作探究流于形式,生生互看,等待观望,最后教师出面引领到高度,发现问题后我们及时探讨解决办法,允许小组互动,学生“跑堂”跨组探究,合作探究的被动局面才得以很大程度的改观。走进理科课堂,合作探究中学生思维活跃、跃跃欲试,争先恐后,是课堂最大的亮点。
在课改新模式的推行中,我校坚持以点带面,先试点后推广,先起始年级后毕业年级的原则,以科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,高一年级在课改中起了先锋作用,尤其是理化生的课改成效十分显著,教学成绩逐步提高。本学期伊始,学校组织了高效课堂教学大赛,要求在赛讲中必须落实新模式教学,极大地推动了课改进程,参赛选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将课改进行曲演绎的如火如荼,灵动的课堂活跃的学生展示了一年来课改的累累硕果,也昭示着我校将在课改的道路上继续前行,在探索中奋发有为。
课改的脚步匆匆,摸索前行中并非一帆风顺,学案的编写加大了教师了工作量,难易度很难把握,很多教师拿来主义,照搬照抄外校学案,脱离了本校学情,学案缺乏可操作性。合作探究中真正动脑思考、主动探究的学生越来越少,一有难度就等待教师解决,小组围坐、跨组探究的形式给学生说话提供了方便,给一些教师的课堂管理增加了难度,达标检测效果反馈怎样面向全体也是悬而未决的难题……太多的问题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,激励我们挑战难度,群策群力,相信集体的智慧必然会战胜困难,在课改的幸福大道上实现师生的跨越式发展。
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头,师生犹如蜻蜓,在群芳争艳的百花园中寻找适合我们的课改风景线。
- 下一篇:新教师的感悟